北极星水处理网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受不同填埋场垃圾成分等因素的影响,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大,且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高,垃圾渗滤液处理是否达标,是衡量一个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垃圾渗滤液得不到及时的收集和处理,将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国内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较复杂,达标排放成本很高。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仅采用渗滤液循环等生物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为此,有必要建构合规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进行有效运营,处理污染液体,维护好城区的用水安全。
但是,垃圾渗滤液污染事件依然时有发生。2010年报道了南方某垃圾发电厂渗滤液污染水体事件;2011年8月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陷“超标门”事件;2012年1月媒体又爆出东北某省会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垃圾渗滤液污染事件频发的乱象?
从浅层次看,污染事件频发的原因主要有:工艺不合理、设计有缺陷导致出水不达标;运营成本偏高致使地方政府不愿或无法负担,导致项目设施建设后处于闲置状态;监管不到位,对偷排现象处罚不力等。但是在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的今天,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所面临的尴尬现状是否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由于垃圾渗滤液危害性强、浓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处理难度大,再加上行业起步时间较晚,处理工艺技术不如城市生活污水行业成熟,因此对处理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运营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大多采用EPC建设模式,政府往往倾向于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商,导致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普遍偏低。加上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市场准入门槛低,相当数量的中小型设备生产、代理企业或技术运营能力较弱的环保公司都可以通过低价中标等方式获得项目,这进一步导致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质量低,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这类模式不利于解决项目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承包商在项目通过了竣工验收和短暂的试运行后就将项目设施移交给政府,政府接手后,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运营维护经验不足,项目设施往往不能连续稳定达标运行,有些设施因此被闲置甚至报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为规范垃圾渗滤液处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调整思路,从购买处理设备设施转变为购买环境服务;应转变职能,从投资建设转变为监督管理。通过营造充分的竞争环境和履行规范的招商程序,吸引具有较强的技术、运营能力的大型企业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推动渗滤液处理的市场化运作。
垃圾渗滤液常规处理工艺技术
1.两级反渗透工艺(或两级DTRO工艺或全膜法处理工艺)
该工艺为纯物理的处理方法,占地面积较小,施工和调试周期短,但很容易造成污染物质的富集,很难实现出水长期稳定达标,且一次性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
2.中温厌氧系统+硝化/反硝化+MBR+RO
对高浓度COD去除效果较好,常应用在垃圾焚烧厂、垃圾中转站等新鲜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中,该工艺对进水的稳定性要求很高,且厌氧系统要保持35°C,投资和运行成本高。
3.絮凝沉淀+硝化/反硝化系统+MBR+NF+RO
采用该工艺大多做成集成设备,前端增加化学法进行预处理,工艺路线较长,增加整体的控制难度,集成设备对水质水量波动适应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池容偏小,生化效果差的问题。
工艺选择原则
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可根据进水水质特点、排放标准要求和渗滤液处理的规模,结合当然地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主要有:
①采用先进、可靠的处理技术,确保出水稳定,并达到设计排放标准;
②工程建设投资低、占地少、设施、设备简单,且施工周期短、难度低;
③工程运行费用低,管理、维修方便,运转自动化程度高;
④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灵活调整运行方式和参数,最大限度地发挥处理装置和构筑物的处理能力。
结束语
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关键集中在高浓度氨氮处理和渗滤液深度处理两个方面,渗滤液处理站必须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同时从投资成本、处理效果、渗滤液处理设备自动化程度等方面考虑渗滤液处理站的运营,从而保证渗滤液处理系统氨氮去除能力和出水水质稳定(文章转载北极星水处理网)